来源:中国校园文化建设网 作者:佚名
学习力:通向未来的护照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2013开学升旗仪式讲话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上个世纪末有本书风靡全国,这本书的名字叫《学习的革命》,作者是美国教育家珍妮特·沃斯和新西兰著名记者戈登·德莱顿。这本书彻底颠覆了以往的学习理念,强调学习力的重要和作用,探讨提升学习力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使学习者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效益和最佳的结果。所以,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学习力,通向未来的护照。
说起未来, 大家都知道,未来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上世纪60年代被《财富》杂志列为世界500强的企业,到80年代竟然有三分之一销声匿迹,到上世纪末更是所剩无几。我们今天面对的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竞争国际化的社会,各行各业的竞争,不仅仅是技术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更深层次、更本质的竞争是学习力的竞争。
那么,什么是学习力呢?有人说,学习力就是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的总和。也有人说,学习力就是把知识资源转化为知识资本的能力。还有人说,学习力就是一种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我以为,学习力还应包括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不管我们如何给学习力下定义,但提升学习力的基础却是共同的,那就是学 习。学习是人一生的主题和事业,只要人生存着,他就要面对来自自然、社会、生活的问题与挑战,就要去探究、去摸索、去学习。因此,学习始终在人的一切生活时段与空间中发生着,是人终生从事的一项修炼,学习者是伴随人一生的称谓。
学习即成长。人的一切变化与发展皆根源自学习,学习体现着人的本质属性,铸就着人的第二天性,规划着人的人生轨迹。
学习必须读书。央视《世界著名大学》制片人谢娟曾带摄制组到哈佛大学采访,她说,在哈佛见到最多的就是学生一边啃着面包一边忘我地在看书。难怪一位在哈佛留学的北大学生说,我在哈佛一周的阅读量比我在北大一年的阅读量还多。
去年,东南大学毕业的王澍先生荣获2012年度普利兹克建筑学奖。王澍的硕士论文篇名叫《死屋手记》。《死屋手记》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俄国农奴制改革时 期发表的一部最重要、最有影响的作品。一个学建筑的理科生,为什么熟稔到可以随心所欲地移用他的小说篇名?原来,王澍的阅读面非常广,在大三时就把康德的 《形而上学导论》翻得烂熟,他精通古诗文,能背出《世说新语》。看来,阅读是多么的重要。
去年4月19日,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主持进行了第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令人震惊:中国年人均阅读纸质期刊6.97本。18-70周岁国民每天读书 为14.7分钟,而日本国民每天读书为95分钟。2010年2月,温家宝总理在回答网友提问时回答:“读书关系到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修养,关系到一个民族 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犹太民族是值得我们敬佩的民族。马克思、爱因斯坦、 弗洛伊德、毕加索、巴菲特等等这些伟大的名字都是犹太民族的骄傲;在全美100多名诺贝尔奖得主中,犹太人占了一半;在全美名牌大学教授中,犹太人占 1/3;在全美百万富翁中,犹太人占1/3;在全美一流艺术家中,犹太人占3/5……。为什么犹太人会产生如此多世界级的杰出人物?这跟这个民族重视阅读 的传统是分不开的。
著名散文家、 翻译家钱歌川说:要读书,应该随时随地利用空余的时间来读,把那种读书的习惯,植入我们的生活中去,作为我们日常工作的调剂品,那么,事也做了,书也读了,一点光阴也没有虚掷。比尔·盖茨每天读书4个小时,著名作家陈安之每年读400本书,台湾著名学者、散文家龙应台为写《大江大海1949》,一年看了 100本史料。我想,只要合理安排,有所取舍,读书的时间总是有的。忙,没有时间读书,只是借口。
同学们,读书还是有季节的,在生命的每个阶段,都应当读这一阶段该读的书,误过这个时期,生命的质量肯定会受到影响。因而我们主张“适时阅读”。很多人步入成年,往往会感慨自己的知识结构有欠缺;而在青少年时代,我们很难认识到这一点。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在漆黑的夜里赶路,忽然神灵在他的耳边说: “蹲下去,蹲下去,捡一些东西放在袋子里。”这个人不敢违拗神灵的旨意,蹲下去捡了一点东西放在袋子里。走出山谷之后,天亮了,他打开袋子一看,惊呆了: 他捡起的竟然是钻石!这个故事是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讲的,他用这个故事来比喻教育:一个人早年在接受教育时,总是被动的;而到了成年之后,几乎每个人都会后悔自己接受的教育太少。中学阶段,是一个人记忆力最强的时期,如果在此时期能大量阅读,对一生的治学修身无疑是有益的。有鉴于此,建议同学们注意适时 阅读,要想到读书“不能过了季节”。
各位老师,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就签署了《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书》,提出“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 格地、持续地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作为一种“专门的职业”,它既要经过学历教育,还要不断地学习,只有通过“严格地、持续地学 习”,才能提高专业素养,保证自己的“专业”地位。然而,我们还有不少老师没能充分的认识到这一点。张翼健教授曾一针见血地指出:“目前,教育的主要问题 是教师自己不读书。”而顾黄初教授生前也曾叹息:“教师成了要别人读书而自己不读书的人。”
作为教师,我们还要明白“教学”与“学习”的关系,有责任去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记得《百年哈佛教给学生的15种杰出本领》一书中有这样几句话:其实, 哈佛并未教给学生什么,我们只是创造了一个让学生学习的环境,来启发学生的危机意识、对未知的好奇心以及广泛的兴趣。可见,教学存在的目的是引发学习、解 放学习、维护学习、增强学习,“教”是为“学”而存在,学是教永恒的服务对象。教学应该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而教,为提升学生学习的深度而教,为释放学生 学习的潜能而教。“为学习而教”是教学的铁定内涵。
老师们,同学们,江宁分校己经走过“创业创优”的十年,站在新的十年的起点上,我们全体师生应该用怎样的行动去创造分校新的高度呢?我想,提升学习力, 建设学习型学校,不断地反思我们的学习过程,不断纠正我们对学习的认知,不断提升我们的学习理念,学校的创新发展,可持续发展,内涵提升才能成为现实。
梁衡在他的散文集《把栏杆拍遍》一书中说:不读书愚而可哀;只读书迂而可惜;读而有作,作而出新,是大智慧。
老师们,同学们:书的分量,其实也是人的分量。
谢谢大家!
·上一篇文章:学习力教育的主战场应该是家庭
·下一篇文章:学习力四要素说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fumuke.cn/news/xxljy/15212102818BC5GF7C315J684B72223.htm
相关内容
佚名 |
魏勇 |
余建祥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