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家长学院 作者:佚名
望女成凤、望子成龙是做家长的共同心愿,但你为孩子选择的路能使孩子幸福吗? 抱着已经冰冷的女儿,素素的妈妈刘毓精神彻底崩溃。把一个“笨”女儿送进全国知名学府,再让她进入大连知名的律师事务所,母亲付出了多少心血啊!可女儿毕业才一年,就用这样的方式回报母亲的深恩。 优秀夫妻,不惜一切让女儿智起来 已经50岁的刘毓是同龄人中为数不多的全日制本科毕业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因教学成就突出,一路获得破格提升,35岁那年就晋升为教授,担任大连某大学工商管理系副主任,是该校当时最年轻的教授和中层干部。爱人梁军是公务员,如今已身居高位。夫妻俩的事业成就让许多人羡慕甚至嫉妒。 1984年,刘毓生下女儿,取名梁素素。她对丈夫说,咱们家的孩子一定要比别人家的优秀。 然而,女儿的表现却让刘毓大跌眼镜:1岁7个月了,别人家的孩子已经想跑的时候,素素还走不稳。 除了走路不行,素素的言语能力也发育迟缓,别人家的孩子已经会喊“阿姨、婆婆”了,素素连“爸爸、妈妈”也不会说。女儿的表现让刘毓很窝火。 真正让刘毓失望是从素素上小学开始的。每次考试,那些稍稍需要动些脑筋的试题,素素总是得不到分。 为了让女儿聪明起来,刘毓成了各种脑保健品的忠实拥趸,每天逼着素素吃各种补品。不过,学习成绩没有上去,孩子却早熟起来,小学四年级就有了初潮。最后,还是医生朋友强烈建议,刘毓才停止了对女儿的“健脑工程”。 但她并没有因此停止对女儿“优秀工程”的打造,她把女儿的业余时间安排得满满的,请了各科家教对女儿进行一对一辅导。 请家教的结果很显著,小学五年级第一学期,素素破天荒地考了个班级第一。 素素被老师当作班级里的“黑马”选去参加全区的智力竞赛。竞赛中,素素居然一次抢答器都没有按上,因为她还没听懂题,其他的同学就已经知道答案了。 在后来写的一篇日记里,素素回想起这件事心里感慨万分:我反应慢,在团队活动里总是拖后腿的那一个。可是,妈妈不愿意承认这一点,她总认为她和爸爸都是精英,按照基因遗传,我怎么可能不聪明?所以,父母能干并不一定是好事,我不快乐,他们也活在辛苦当中。 霸王硬上弓,书呆子上了名校
1997年夏天,素素好不容易上了初中,刘毓用尽家里所有的积蓄,为素素请来大连市数一数二的各科家教老师。到了最后,素素被训练成只要一看到试题的前半部,就知道这道题的解题思路。所以,每次考试,素素都能取得班级前五名的成绩。 刘毓总算满意了。她在拿到女儿成绩单的那一刻,对素素说:“你的聪明真是被妈妈强行挖掘出来的。” 2000年,素素考入大连第二十四中学。上高中的第一次月考,素素居然门门不及格。为此,班主任老师和刘毓进行了认真严肃的对话。当老师不经意地说有人怀疑素素是通过知道考题的方式考入第二十四中学时,刘毓暴跳如雷:“我可以根据这句话告你诽谤!”说着,她硬是把老师拖到校长室,一番唇枪舌剑,最后素素班主任向刘毓道了歉。刘毓借机向校长提出:“这样对素素有成见的班主任,不适合做我女儿的老师。这件事我可以不向教委反映,前提是把素素调到高一(六)班。” 高一(六)班是尖子班,就这样,本来就跟不上进度的素素被调到了尖子班。不到一个星期,向来对妈妈言听计从的素素告诉妈妈:“我要退学。”刘毓一听,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素素却相当坚定:“老师讲的东西,我根本就听不懂。高中的课程对于我来说,真是太难了。我想上职校学护工,将来到养老院工作。” 素素的话差点儿没把刘毓噎死。 梁军试图说服刘毓尊重孩子的选择,可是刘毓的反应相当强烈:“比咱素素差一万倍的孩子都能上大学,她怎么就不能?我告诉你梁军,除非我明天就死了,否则,我一定要素素上大学,而且是名校!” 苍天不负有心人,2003年,素素考入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拿到录取通知书那天,刘毓大哭一场。梁军更是对刘毓感激不尽:“如果不是你,女儿就废了。” 拔苗助长,注定苗毁人亡
大学的生活为素素开启了另外一扇窗,她希望没有妈妈的安排,尽情享受大学生活。可是,现实很快扑灭了素素的希望。第一个学期结束,素素是全班唯一一个高数没及格的人。 于是,素素的大学生活过得依然如高中般,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她在日记里用“可怜”来形容自己和妈妈:聪明的妈妈生了个不聪明的孩子,不肯接受现实,可怜。不聪明的孩子有个聪明的妈妈,被拔苗助长,可怜。 大四吃散伙饭的时候,素素喝了很多酒,轮到她发表毕业感言时,她的发言让很多同学红了眼圈。“毕业了,大家最高兴的是终于可以走向社会,自力更生了。而我最高兴的是,终于可以不用学习了。这16年的读书生涯太累了,累得我很多次都不想活了……” 刘毓托了各种关系,将素素弄进大连一家专事海事官司的律师事务所。素素的师父是业界十分有名的律师,对下属的要求非常严格。 上班第一天,师父交给素素一个任务,给加拿大一个客户发邮件告知官司进展,并让对方提供一份新资料。这任务对于其他人来说,或许是小事一桩,可是对素素来说,实在有些为难。因为她外语水平一般,《海事法》又非她大学时的专业,邮件中的很多用语她都没有把握。见师父很忙,素素就向别的同事求助,可是得到的回复是:“我很忙,你应该知道自己的事要自己做。” 晚上,师父回来了,素素只好实情相告,师父当时就有些生气:“你做不了,为什么不求助别人?你知道耽误一天,得损失多少佣金?”当素素告诉师父同事不肯帮忙时,师父更火了:“你平时不注意交往,人家凭什么帮助你?是不是还要我教你如何向别人求助?” 素素的眼泪再也止不住了,她能感觉到很多同事都在外面向屋里观望,一个念头在素素脑子里产生:单位里再也不会有人看得起她了。 回到家里,素素对妈妈说:“妈,我不想在这个单位做了,我根本胜任不了。”刘毓一听就火了:“你堂堂一个中国政法大学毕业生,才工作一天,就说这样的话,不觉得丢脸吗?” 像以往一样,素素就是有一万个不愿意,也不得不服从妈妈的安排。 2007年12月25日,事务所举行圣诞Party,许多人都将其视为展示才华、增强人脉的机会,都拿出各种看家本领。可是,当主持人点到素素时,她尴尬地站在台上,实在想不出自己有什么特长可以展示,最后,她给大家背了一首唐诗才解了围。素素明显感觉到,打那天开始,她彻底沦为公司里可有可无的人。“可有可无”地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她再次想到辞职,想去乡村小学做一名教师。 但妈妈再次断了她的念头:“留在一个好单位,你才可以找一个条件好一些的对象。你放心,只要你不辞职,碍于你爸的情面,这个公司永远不可能把你扫地出门。” 终于,在一个下午,素素从单位21楼飞身而下,当场身亡。几天后,刘毓才在自己的邮箱发现素素自杀前发来的一封邮件,内容很简短:爸爸妈妈,我一直希望可以成为你们希望我成为的那种人,可是,我始终成不了那种人。我很累,我一直活在不属于自己的圈子里,别人的优秀都是用来突出我的愚笨。太累了,就想休息,或许在天堂可以找到我的同类,不聪明,但活得很快乐。 这些文字,让刘毓久久无法平静。接受笔者采访时,这位母亲含泪说:“我把家丑外扬,只是想用女儿的生命换来其他家长的警醒。土耳其有句谚语:上帝为每只笨鸟都准备了一根矮树枝。这是从素素日记里看到的一句话。可是,我偏偏让她去够那根本不属于她的高枝儿,结果,她最终从不属于她的高处摔了下来。回头想想,我不就是希望她幸福吗?用这个标准去衡量,什么成绩、名校,一点都不重要。吃糠咽菜的生活,只要她喜欢,又有什么不好呢? 其实,像刘毓夫妻这样的家长不在少数,小编身边有不少亲朋好友都跟他们差不多,认为孩子必须“笨鸟先飞”,即便不笨,看到其他孩子都在各种培训,就认为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不管孩子的想法,一股脑儿地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强加在孩子身上,一味地替他们作主。 小编发现,如今家长对孩子教育问题的焦虑,早已超越高考、中考等升学阶段。从孩子上幼儿园起,家长们就很焦虑了。 焦虑已成家长主旋律 一年级小朋友沈乐宜从上周开始,每周的奥数课以外又增加了一门新的课程——与小区里的另一名小朋友合请外教,每周两次上门教授英语(论坛)口语。沈乐宜的妈妈解释:“这不是为了考试,只是希望孩子能够练练口语。” 孩子刚刚开始学会数1、2、3,爸爸妈妈就担心“为什么还没学会加减法”;孩子口中偶然蹦出一个英语单词,爸爸妈妈就希望孩子能学会一口纯正流畅的外语。“其实,别说教育带来的焦虑,爸爸妈妈们的这种焦虑甚至都蔓延到了买书上,”一位长期从事童书推广的志愿者告诉记者,“因为大家都说孩子的阅读重要,所以现在常有妈妈孩子才三四岁,家里就准备了堆满一书橱的童书。有些妈妈几乎每周在网上下单买书,一听说别的孩子买了什么书,自己一定也要给孩子买,至于孩子喜不喜欢,看不看,全都顾不上。”以至于这位志愿者常常要做的事情是,劝家长不要这么急,“很多书都是同类的,买过一套就没必要再重复买。而且,学龄前儿童往往一本书要看上几十遍甚至上百遍。” 一家著名幼儿园的园长也告诉记者,她每年接待家长咨询时,被问到最多的问题是“学校为什么不给学生开语数外的课”、“孩子要不要到外面去报个辅导班”。其中问题最多的,是大班孩子的家长。 “聪明鸟”、“笨鸟”都得先飞 “孩子刚出生时,我想如果大家都不去学,我们也会心安理得地让孩子快乐。但现在悲剧的是,你发现天分不如你的人因为比你勤奋,所以超越了你;而且比你有天分的人也都比你勤奋。大家都在补,幼儿园的孩子就语数外样样精通,眼看着自家同龄的孩子还懵懂无知,作为父母谁能淡定!”沈乐宜的妈妈告诉记者, “孩子上幼儿园时,就听说有的小朋友请外教辅导英语。当时我们觉得孩子还小,没关系。上了小学后,虽然认识的单词还没几个,但很多同学都在拼外教了。那些补过课的孩子上课时开口特别自信,我们不学不行啊!” 一节奥数课150元;一节英语课120元起步价,如果是请外教一对一辅导,那么一节课的价格就上涨至480元;至于创造力课程之类,价格就更高了。焦虑的爸爸妈妈们造就了商业辅导机构扩大赢利的机会,而身边孩子纷纷参加商业机构课外辅导班的现实,又进一步加重了父母们的焦虑。恶性循环之下,“付出总会有回报”成了一些爸爸妈妈们信奉的理论,这也支持着他们带着孩子奔波于各种辅导班之间。 和沈乐宜一起上英语课的小朋友家长说:“刚进一年级时,我们还稀里糊涂的。因为同班同学的家长都说自己的孩子课外从来不补课,回家作业做完算数,家长也不大辅导。但开完两次家长会我就发现上当了,带着女儿去课外辅导班报名,看见女儿的同班同学早就是人家的老学员了。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从一年级开始就要这样较着劲!” 训练出来的超常对成长无益 谁都知道孩子小时候应该给他更多自由成长的机会,但是很多父母面对身边孩子的各种“领先”,却很难淡定。“教育是一项长远工程,因为儿童的发展是一个缓慢而渐进的过程,没有捷径可走。孩子经训练表现出来的‘超常’,只不过给了家长炫耀的资本,对孩子本身的发展并无好处。”著名儿童教育专家小巫这样告诉记者。 思南路幼儿园园长、全国教育功臣郭宗莉认为,现在很多家长焦虑孩子上了小学后会跟不上进度,事实上,提前学习的差异在小学一年级时的考试分数上也许会
·上一篇文章:美国新总统特朗普:我用这些方法,培养了5个出色的儿女
·下一篇文章:耶鲁大学校长:这才是判断一个人是否受过教育的铁证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fumuke.cn/news/jygc/161129183739E2DH5931GEEGD79E17I3.htm
相关内容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万伊刀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