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学习力教育智库  作者:佚名


  赢得竞争要靠道德智能

  ——孙云晓对话韩国前教育部长文龙鳞

  ■文龙鳞 韩国前教育部长,韩国教育研究会主席,首尔大学名誉教授

  ■孙云晓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著名青少年研究学者

  孙云晓:中国人很重视德育、崇尚道德,但是,我们的道德经常是指一种觉悟、道德品质,而您的研究提出一个核心概念叫“道德智能”,在《10岁之前教会孩子如何做人》中,用大量的科学分析证明,道德智能低下的孩子将无法适应十年后的社会。作为教育部长,您给年轻父母的忠告是:学做人是成才的第一课,道德智能是决定人生成败的关键,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教会他们如何做人。您是怎么样得出这个结论的?怎么提出“道德智能”这个概念的?

  文龙鳞:“道德智能”是指可判断对错,并可以通过自己的伦理信念来做出不愧对于自身以及他人的行动的能力。理解和关怀他人痛苦的能力,调节自我情绪、将满足欲望推到其次的能力,能够包容理解与我不同想法的能力,怀着尊敬之心对待其他人的能力等,都包括在其中。

  我最重要的观点是“道德就是竞争力”。很多父母一味地希望子女出人头地,能挣很多钱,但是,道德欠缺的人在世上是很难立足的。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就决定你在人际关系中必定会获得成功。而且,负责任、关怀别人、遵守约定等一系列的能力,是做人和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先决条件。如果你不遵守约定、不负起责任,你就会失去朋友,也就不必谈什么成功了。

  孙云晓:去年春天,我曾经有机会与“多元智能理论”的创始人、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有一个对话,他不认为智能本身具有道德性,也不会提出“道德智能”的概念,但是他特别提出应该将“智能”与“伦理道德”以及“责任感”结合起来,赋予“智能”以“人性”,即“智能的人性化”。他说“智能的人性化”将一直是他的研究目标。那么,您的“道德智能”理论,与加德纳教授的“智能人性化”有什么异同?

  文龙鳞:我曾邀请霍华德教授到韩国,就“道德智能”这一问题进行了讨论。霍华德教授未曾用过“道德智能”这一词汇,他提出了人的八种智能(言语—语言智能,音乐—节奏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自知—自省智能,交往—交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我问他:您觉得这八种智能,有没有可能演变为九种或者是十种智能?霍华德教授回答说:有可能。其中最重要的是“存在智能”,也就是人类对于自己存在的反省,一种富有灵性的智能。那么,“道德智能”为什么不能算为一种智能?霍华德教授认为,“道德智能”是一个功能性智能,是通过学习获得的,跟大脑本身的功能没有根源性的联系,因此,他没有把“道德智能”算进八种智能里面。

  孙云晓:那么,“道德智能”是不是您第一个提出来的呢?

  文龙鳞:是的。我在美国攻读教育心理学博士学位的方向就是“道德心理学”,我的老师提出了“道德智能的发育”这个研究方向。从出生开始,一直到20岁、30岁,道德判断能力是不断增长的。其实,“道德”是一个进退两难的问题,因为感觉上好像遵守道德自己就吃亏了。人为什么不能正直到底?我不正直的话,这笔钱我可以拿到,我要是正直的话,这笔钱我就要吐出来。人总是面临这种抉择的矛盾状态。所以,为了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必须具有正确的理性判断能力:我是否能够承受“吃亏”的状态然后做有道德的人。也就是说,理性判断能力的培养,是培养有道德的人的关键。

  培养理性判断能力的第一阶段是10岁以前,第二阶段是小学高年级,第三阶段是初中,第四阶段是高中,最后阶段是二十五六岁。前四个阶段都需要在家庭里培养。  

  孙云晓:您对道德培养提得非常具体。比如0至1岁的孩子需要“无条件的爱”;2至4岁的孩子“就算孩子听不懂,也要向他们说‘不’”。很多的中国父母可能不这么认为。这样做是否为了培养孩子的“自制力”?

  文龙鳞:孩子通过离自己更近的人来学习更有效果。父母对待孩子的模式有三种:一种是自由放任型,第二种是民主型,第三种是独裁型。这三种模式都不是理想的状态,只不过第二种民主模式可能相对好一点,但这也有实际的问题,因为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征求孩子的意见。

  所以,很多学者认为,理想的教育状态是严格和慈爱相结合。给孩子制定一个严格的行为标准,但同时用爱去教会孩子:这个是可以做的,那个是不可以做的。培养孩子能力的关键是父母的态度,取决于父母是否有一贯性的、明确的、正确的行为标准。

|<< << < 1 2 3 4 5 6 > >> >>|


·上一篇文章:坚持不补课比培养诺奖得主还牛
·下一篇文章:时评:高校开设恋爱课 学生情场少走弯路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fumuke.cn/news/jygc/15118031484DHJI796A6GG479H11FF.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