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社会热点新闻 作者:佚名 热度:
英国广播公司(BBC)称,随着优化调整防疫政策的积极影响会产生“渗漏效应”,更多消费潜力将在随后几个季度里释放,加之在去年低基数的背景下,中国二季度GDP增速可能将大幅增长。渣打银行发布的《2023年第二季度全球市场展望》报告预计,美国和欧元区经济衰退风险有所增加,未来12个月出现衰退的概率分别为80%和60%,与美欧不同,中国经济一直显示出加速复苏的迹象。美国《华尔街日报》认为,在美国和欧洲经济放缓之际,中国经济复苏将提振全球经济。韩国《先驱经济》18日称,随着中国经济第一季度实现 4.5%的超预期增长,外界对中国实现今年5.0%的经济增长目标更加乐观。当然,中国经济未来要面对的挑战仍然不少,比如美国可能继续提高利率并打击全球消费需求、制造业增速放缓、美国等西方国家强化对华经济遏制等。
周文群预测,受益于去年的低基数,以服务消费为主的需求恢复将带动中国经济在第二季度出现更为明显的反弹。从全年来看,2023年GDP完成5%的增长目标是大概率事件。“收入改善预期将带动下半年消费整体恢复。房价趋稳,房地产销售回暖也将为下半年投资需求增加动力。整体来说,在稳增长政策明显转向、货币端持续宽松的背景下,我们对今年宏观复苏很有信心。”
当前中国经济没有通缩
国家统计局1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3%。此前,随着3月物价数据的出炉,一些外媒便开始炒作“中国面临通货紧缩(下称通缩)的风险”。
“总的来看,当前中国经济没有通缩,下阶段也不会出现通缩”,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18日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国际上一般认为通货紧缩的定义是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往往还伴随着货币供应量减少和经济衰退。但是从一季度我国经济运行情况来看,CPI同比上涨1.3%,保持温和的上涨;货币供应量也保持较快的增长。付凌晖同时表示,下阶段,要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综合施策释放内需潜力,大力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经济运行持续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陈凤英18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一些媒体炒作中国可能出现通缩,我认为中国并没有出现这种情况,CPI涨幅偏低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有关系。虽然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1%不算特别高,我们看到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6.0%、电子商务服务业增长51.5%,这些亮点说明中国经济转型在加快,数字经济、新技术革命在全面迎向我们。”
伍超明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目前中国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国内需求仍然不足,经济回升基础尚不牢固,因此仍需宏观政策精准实施与发力,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挖掘国内大市场的潜力,以推动全年经济持续恢复和好转。对于接下来如何巩固一季度经济增长,陈凤英建议,进一步稳固民间投资和房地产投资,进一步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从而更好释放内需潜力。
【环球时报驻外特派特约记者 李准 青木 张静 杨晨 环球时报记者 倪浩 马晶晶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柳玉鹏 甄翔】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相关推荐
- 美国白宫庆祝前总统卡特99岁生日
- 争议!马斯克脑机接口公司招募人类试验者,曾被爆实验涉嫌违规
- 这届年轻人为何对换“壳”上瘾?用最少的成本给自己新鲜感
- 瑞士向中国返还5件流失文物艺术品
- 新时代·我在中国|韩国美发师安钟旭:在新疆创造美好生活
- 郑孟状:抓住协同创新“牛鼻子”
- 【理论观察】用百年党史培育时代新人
- 大思政课 | 在宁夏中宁工业园区,探寻中国经济增长活力
- 人民网评:弘扬“上海精神”,共建美好家园
- 【共同富裕】充分利用数据资源,擘画县域共同富裕“实景图”
- 求是网评论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 雷观帖:上海港湾集团参建的金边新机场,将成为世界第九大机场 | 老外讲故事·海外员工看中国
- 第四届“一带一路”百国印记短视频大赛投票通道19日正式开启!
- 党建引领 协同发力 杭州着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 给群众讲理论,寻乌接地气